top of page

〈醫術〉

     張氏是一個貧民。有天遇到一位道士。道士指示他去當醫生,表示不識字也可以。張氏回家後隨即蒐集了一些民間偏方,就當起醫生來了。恰巧太守咳嗽久病不愈,於是把他強行請了去治病。路上張氏藉故去尋水喝,結果遇上一位正在洗野菜的婦人。焦渴難耐的張氏只好要求婦人允許自己喝下洗野菜的水。那野菜水十分渾濁,張氏將其一口飲下,沒想到自己本身的咳嗽舊疾也治好了。抵達太守府上後,張氏秘密托人在路上所遇野菜的地點,摘了幾株回來。張氏拿了個盆子,將洗野菜後的髒水呈上當作藥方為太守治病,沒想到只喝了一次,太守病就好了。 張氏於是得到豐厚的賞賜。後來求醫的人越來越多,張氏的名聲也越發傳開,沒有重金高車是不肯去的。
     益都的韓翁也是位名醫。在未成名前,韓翁四處賣藥為生。有次有個人的兒子患了傷寒快要死了。韓翁也沒有辦法,在室內跺來跺去,著實沒有辦法。於是不經意間把身上的泥搓成藥丸大的泥團。心想反正橫豎都是死,也沒有壞處,打算用身上搓的泥團當藥丸給患者服用。睡到半夜,韓翁聽到主人敲門甚急,以為主人的兒子死了,害怕被打罵,於是慌慌張張地起床,跳牆快步逃去。主人追了他好幾里地,韓翁眼看逃不掉了,才停下來,這才獲悉病人出了一身大汗,已經痊癒。於是,主人將韓翁挽留下來,設盛宴招待;臨行時給了豐厚的酬金。

心得

     韓翁誤打誤撞治好了太守之病,彷彿上天為他打開了一條醫病之路。故事中韓翁無比順遂,幾乎將求醫者的各式疾病都意外的治好,從而得到莫大的財富。我覺得很諷刺醫術高明但心高氣傲者的心態,忘記了以前的經歷,從基層人員成為高社經地位的達官顯貴,忘本且見異思遷。

© 2018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經典的智慧通識 第16組

bottom of page